- 安居自住
仲介說的話可以相信嗎?三大關鍵要懂得驗證!

在買房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與仲介互動。
但仲介說的話,究竟哪些可以相信?哪些又要特別留意?
我想先幫大家整理出三個特別重要的面向。這三點如果沒有驗證清楚,很可能會讓我們在買房的路上陷入風險:
1. 物件本身的瑕疵
2. 價格資訊的真實性
3. 交易的安全性
▌一、物件瑕疵:仲介沒說的事,我們要自己看懂
這種情況最常見。有些仲介在帶看的時候,不會主動說明屋況,甚至避重就輕地處理。
舉例來說:
牆面出現壁癌,你問:「這裡是不是漏水?」
仲介可能回:「老房子難免啊,屋主很久沒住,溼氣重一點。」
但事實可能遠不只如此。可能是外牆防水層需要重做,或是與鄰戶共用的廚房牆壁水管破損導致的滲水。
再例如:
樓地板傾斜,仲介說:「三十年以上的老房子,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斜,裝潢時重抓水平就好。」
但實際上,這可能已經關係到結構安全。
怎麼避免?
✔︎ 出價前,要求查看「產權調查」中的「現況說明書」
✔︎ 詢問是否有「漏水保固」
✔︎ 若有疑慮,可自費進行氯離子或輻射檢測(建議使用 SGS),並在合約中註明:「若檢測超標,買方得無條件解除合約」
→ 延伸補充:
除了屋況,鄰居素質與社區管理品質也很重要。
看屋時順便看看公告欄是否有「催繳管理費」或「社區財務報表」,也可以適度和管理員或鄰居小聊幾句。
▌二、價格資訊:不是仲介說了算,我們也能查
你可能常常聽到仲介說:
「屋主不缺錢,之前有人出 900 萬他都沒談,你現在出 800 沒機會。」
「實價登錄明明只有 25~28 萬/坪的行情,屋主想賣 30~32 萬/坪,說他們社區稀有釋出,不能用實價登錄看」
這些說法背後的意圖,往往是為了讓你出更高的價錢,進而促成成交。
怎麼驗證?
✔︎ 詢問 3~5 家銀行初估
✔︎ 自己調謄本,看屋主的取得方式(買賣?繼承?拍賣?)、持有時間、與可能的貸款餘額
✔︎ 用口頭出價測試反應:
→ 例如:仲介說之前有人出 900 萬屋主沒談,你還是可以試著說明你願意出 800 萬的理由(行情、屋況、整理成本)。如果 900萬 的價格只是仲介下的心錨,或是距離現在有一段時間,有時候仲介還是會收。
仲介口中的「底價」或「別人出過的價格」,未必都是真實資訊。
多做功課、針對屋況和屋主的售屋背景擬定議價策略,是爭取空間的關鍵。
▌三、交易安全:不是每個仲介都可信,要懂得自保
仲介業流動率高,也曾出現過一些真實糾紛:
離職仲介還持有鑰匙和名片,收完斡旋後,人間蒸發。
冒用前公司資源接客,導致買方權益受損。
怎麼自保?
✔︎ 出價前,確認仲介是否有產權調查資料(包含委託書等)
✔︎ 所有要簽名、交錢的事情,一定要約在「仲介店頭」或「簽約中心」進行
✔︎ 簽約務必使用「履約保證」制度,確保金流與交易安全
請記得,千萬不要在麥當勞、咖啡店進行金錢交付或簽約。
不是不信任對方,而是保護自己,是最基本的準則。
▌仲介不是假想敵,但保護自己是基本功
我們常說,仲介百百種,買方也是百百種。
其實,大部分的仲介都非常努力、也很辛苦,
在成交之前往往沒有底薪,為了客戶跑東跑西,付出不少努力。
但身為買方,我們仍然要為自己設想,盡可能做足功課,避免因為資訊不對等而吃虧。
不用把仲介當成假想敵,但要知道:
✔︎ 避免被誤導,是我們的責任
✔︎ 做好驗證,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
希望這些提醒能幫助你精準判斷仲介的資訊,在買房過程中,更安心、更踏實。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