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自住

買重劃區,要注意什麼?

(本文作者為 House123 執行長 邱愛莉,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很多人喜歡新房子,更喜歡「重劃區」棋盤式的街道設計。比起舊街廓的老舊無章,還有很多電線桿,「重劃區」不只是街道整齊、電線全部地下化,而且,所有的新社區,都有退縮留出人行道,走起來就是比較舒服。所以這幾年,不管在哪一個縣市,都盛行過一些「重劃區」的題材。然而「重劃區」的房子,其實有五個關鍵的重點,每個都很重要,如果你對「重劃區」有興趣,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喔!
 
關鍵 1、重劃區通常會經過幾次的「盤整」,要能夠撐得住
「灰姑娘」理論:你撐的過「灰姑娘」變成「王妃」嗎?
我尊敬的前輩田大全田總,曾經分享過,重劃區有一個「灰姑娘」理論:灰姑娘本來灰頭土臉,坐上南瓜馬車變成公主,還跟王子一起跳舞。在12點敲鐘之後,她又變回去灰姑娘,要等王子幫她套上玻璃鞋之後,才變成王妃,和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我覺得這個比喻實在很聰明。
很多重劃區都有這樣的情況:在建商推案之前,可能在地人根本都不會考慮買那一區的房子,當建商開始大量推案後,有很多媒體持續曝光這個重劃區,開始有些其他區域的人來看屋,有自住客,當然也有投資客!
預備 3-5 年以上盤整期,等待價格回穩
當房子蓋好後,投資客開始陸續賣,我們統計過,建案蓋好以後,平均拿出來賣的戶數,通常會到社區戶數的 5%-10%。如果是投資客為主的建案,甚至會超過 10%,有些甚至會高達  20%。這時候,如果這個重劃區大部分的建案都已經蓋好了,建商沒有持續廣告這個重劃區,那這個重劃區的曝光就會少很多。每個人賣房子的急迫性不一樣,如果遇到有人急著賣,價格可能就會打亂。通常要等到蓋好之後的 3-5年以上,價格才會慢慢地回穩,必須要撐住這一段盤整期。
 
關鍵 2、腹地大小,太大 vs 太小
大家都知道:「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這樣聽起來,最好,腹地越小越好,房子蓋少一點、供給越少,價格越高。
真的是這樣嗎?
「小腹地」缺點 1:區域生活機能通常需要仰賴旁邊舊市區
其實,腹地如果太小,區域內就很難撐起完整的生活機能,生活都要靠旁邊的舊市區來供應,那就很難有好的發展。
「小腹地」缺點 2:題材少、發酵期短
另外,腹地太小還有一個缺點: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一個區域的優點,是靠建商的廣告和媒體持續曝光所發酵出來的。如果腹地真的太小,建商賣完房子以後,整個區域的曝光就少很多,可以拿來發酵的題材也比較少,比較難吸引外區的人來看房子。
「大腹地」缺點:賣壓大、賣屋速度慢、價格亂、盤整期拉長
不過,腹地如果過大,也不好。剛剛說過,重劃區都會經過一段盤整期。當腹地過大,很多人賣房子,賣壓通常就會很重。不見得房價沒有漲,但是房子都會賣比較久,價格也比較亂,盤整期就會更長一點喔!
 
關鍵 3、「機能完備的時間」與「房價天花板」
在生活機能完備之前,房價不應該超過附近最貴的區域
舉例來說,前幾年很熱的央北重劃區,在它的建設還沒完全到位之前,它的「天花板」就是大坪林捷運站,房價上限照理來說,很難超過大坪林。
但是,因為房市常常會有很多想像空間,就像南港的經貿園區,在機能到位之前,房價甚至超過南港車站三鐵共構,成為南港房價最高的地方。但隨著房市回歸理性,2016 年後又稍微跌下來,但隨著三井outlet的建設,後面又會再起來。
所以,一個重劃區,當有很多建商推案的時候,會一直想要挑戰附近最貴的區域的房價天花板,如果超過,其實就是房市不理性的反應,後市就要看整個重劃區的建設、機能發展的情況,在生活機能完備之前,除了房價不應該超過附近最貴的區域外,也要能接受目前生活機能還不那麼方便的時候。


溫馨提醒:建議大家,在買房前要把自己的需求條件列清楚,千萬不要因為單一理由,衝動購買。這也是我在實作課程中,不斷提醒學員的觀念之一。此外我還會分享近期愛用的買房工具,如果已經是我們購屋實戰班的學員,趕快來上我們的實作課!

 
關鍵 4、建商與建案的位置
不要用重劃區均價行情評估房子,建商品牌、位置差很大!
很多重劃區都有同樣的狀況:大家開價都差不多,但建商等級差很多!另外,重劃區這麼大,距離捷運遠近可能差很多,銜接旁邊舊街廓的條件可能也不一樣(有的旁邊鄰的是公園,有的是工廠...),所以也要挑位置和建商。
 
關鍵 5、格局與坪效
「總價」比你想的更重要!
這幾年大部分重劃區的建商都蠻聰明的,推出的坪數蠻多是 22-36 坪的小兩房、小三房。光這一點,就比之前很多重劃區都推大坪數,搭2-3個車位,還要聰明!畢竟房價越來越高,未來的房市,很重視「坪效」和「總價預算」,所以,在比較重劃區的建案時,不要忽略,除了「單價」之外,還有「總價」也要一起考慮喔!
以上五點就是買重劃區前,需要注意的。幫大家統整一下:
1) 重劃區通常會經過幾次的盤整,要撐住
2) 腹地大小,太大或太小,都不是好事
3) 「機能完備的時間」與「房價天花板」
4) 建商品牌與建案的位置
5) 格局與坪效

最後和大家分享,我第一間自住的房子,就在台北某一個重劃區。我在買的時候,連一間便利商店都沒有。外食不方便,那個年代也沒有 app 可以外送,跟以前住公婆家樓上,樓下對面就在賣臭豆腐,真的差很多!我就是在買了那個房子之後,學會煮飯的(哈哈!)這也算是附加的優點吧! 

 

(本文作者為 House123 執行長 邱愛莉,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你可能還喜歡:

相關文章:

Comments (0)

    Attach images by dragging & dropping or by selecting them.
    The maximum file size for uploads is 10MB. Only gif,jpg,png files are allowed.
     
    The maximum number of 3 allowed files to upload has been reached. If you want to upload more files you have to delete one of the existing uploaded files first.
    The maximum number of 3 allowed files to upload has been reached. If you want to upload more files you have to delete one of the existing uploaded files first.
    Posting a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關於 House123

    一直以來,我們成立的使命就是想集合買方的力量,透過我們,讓想買房子的人可以有更多資源,不管是「安居自住」或是「幸福收租」,讓買賣房子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生經驗。歡迎好好運用我們,實現「安居樂業,財富自由」的夢想。

    聯絡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