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源節流
過好生活,豐儉由人
生活品質很重要,而擁有好生活,似乎總是和「花錢」劃上等號——
住得好,意味著高租金;
享受娛樂,少不了電影、聚餐、旅行。
這些體驗的確豐富了人生,那麼,有沒有可能既享受生活,又能在預算內達成?
▋第一次出國,從「想遊學」到「打工旅遊」
我人生第一次出國,是二十歲那年,升大二的暑假。
在那之前,我從沒出過國。
成長於彰化鄉下的我,直到大學才北上求學,城鄉的差距讓我有個強烈的願望——想出國遊學!
如果能去語言學校,那該有多好!
但遊學的費用太高,打工也存不到足夠的旅費。
後來,有一天,我在學校宿舍的公告欄上,看到「Work & Travel USA」的海報,是 CIEE(國際教育交流協會)辦的計畫。
那一刻,我腦中「叮」的一聲——這不就是我的機會嗎?
✔︎ 只要負擔去程機票,生活費在當地賺!
✔︎ 多賺的錢,還能支付後面的自助旅行和回程機票!
與其花大筆錢去語言學校學英文,不如直接去美國工作、在生活裡學英文!
於是,我的第一次出國,就是一場兩個半月的打工旅遊。
回台灣時,學校已經開學一週了。
但這段經歷,至今仍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之一。
▋租屋選擇,決定了生活品質,也影響了人際關係
大學畢業後,我留在台北工作,當時租金沒有現在這麼高,但對剛出社會、起薪只有 28,000 的我來說,租一間套房依然是很大的負擔。
於是,我選擇和大學室友分租整層公寓,租金比套房省下一半以上。
一直到結婚前,我沒有住過一天套房。
最後一段租屋經驗,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和高中同學一起合租信義區的公寓頂加!
我們至今仍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每次見面,沒有聊個 4、5 小時 根本離不開(最近一次紀錄:傍晚 5 點進門,離開時已是午夜 1 點整! )
比起花很多錢住舒適的套房,和好朋友一起合租的快樂與滿足,才是無可取代的!
▋「過好生活」= 花大錢?還是有態度?
有一次上節目,我聽到賴政憲憲哥說——
「比起每天買一杯星巴克,我每天都用星巴克的杯子泡咖啡。」
我也認識一位漂亮的女生,她的飲料只有一種選擇:開水。
她說,「每次喝開水,都覺得自己變健康又變美。」
這樣的選擇,是「刻苦」嗎?
我不覺得,我覺得這是一種 生活態度。
而我,非常欣賞有「態度」的人。
▋能力還不夠時,如何讓自己住進夢想區域?
當初,我想住在自己嚮往的區域,但當時能力還不到該怎麼辦?
我選擇了:買一間小房子,爬樓梯的公寓也沒關係!
這樣的選擇,讓我既住進了理想的區域,又能保持財務餘裕,繼續投資、理財。
隨著能力提升,原本的房子也增值,再一步步循序漸進換屋。
回頭看,我不覺得當時有任何委屈,反而很感謝自己當初的選擇。
▋過好生活,豐儉由人
生活品質,從來不是用「花多少錢」來定義的。
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能力和選擇,最重要的是——我們怎麼運用手上的資源,創造值得回味的體驗?
有時候,懂得取捨,反而能擁有更多; 有時候,少花一點錢,換來的卻是更深刻的回憶。
「好生活」的定義,從來不是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當滿足感來自內心,而不是價格,
那麼,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
我們都能擁有自己最理想的生活。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