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課堂
買房安心、傳承無憂:房產法律風險全攻略【愛莉說好室】
憑藉多年看房、買房的實戰經驗,我深知買房是人生一大里程碑,但其中潛藏的法律糾紛和合約陷阱,卻常常被忽略。今天這一集,我們特別邀請到法律專家,來跟大家聊聊除了買賣之外,房地產最容易遇到的糾紛,以及如何妥善規劃資產傳承,幫助大家避開法律地雷,買得安心、住得放心,更能將財富妥善傳承給下一代!
本集重點:
• 不動產繼承與共有糾紛:最常見的是家庭成員對於房產使用、錢財分配不均而產生爭執,甚至引發肢體衝突的「兄弟鬩牆」悲劇。有些農地因繼承人疏於管理,被不肖業者傾倒廢棄物,導致地主(繼承人)無端受罰,即便未實際使用也需承擔責任。
• 共有不動產處分爭議:若部分共有人想出售,若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持分者同意,可依《土地法》規定出售,但需通知其他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若不同意,其應得款項會「提存在法院」。
• 分割訴訟:若未達三分之二共有人同意出售,或意見分歧無法達成協議,可向法院提起「分割訴訟」。法院可能裁定由一人取得並補償其他共有人價金,或將房產「法拍」後分配價金。然而,法拍對繼承人通常不利,因為拍賣價格會逐次遞減。
• 資產傳承規劃的重要性:法律是事前的預防,能避免事後手足無措的狀況。對於有多名子女或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越早規劃越能避免未來紛爭。
• 遺囑種類與優缺點:常見的遺囑有自書、公證、代筆、密封及口授五種。其中「公證遺囑」因程序嚴謹,法律效力高,但可能需精神鑑定報告;「代筆遺囑」則考驗代筆人的專業度,若執行不慎恐致遺囑無效。遺囑主要用於財產分配及信託設定。
• 信託的運用與眉角:信託可有效保障未成年子女或易受騙子女的財產不被挪用或變賣。切記不可設定為「自益信託」,因受益人(子女)可輕易解除信託;應採用「他益信託」,將受益人設定為父母或第三方,確保財產管理權仍在父母手中。相較於預告登記或抵押權設定,信託更能有效維持父母對資產的控制權。
• 生前贈與的風險與對策:最怕子女不孝,導致長輩無家可歸。建議採用「附負擔贈與」,在贈與契約中明定子女須盡扶養義務,若未履行,長輩可「撤銷贈與」收回房產,這是保障長輩權益的關鍵。
• 繼承債務的處理:若繼承房產附帶債務,務必先評估總資產與負債。若債務過高,可在知悉之日起「三個月內拋棄繼承」。若選擇繼承,則為「限定繼承」,繼承範圍僅限於所繼承的遺產價值。繼承人務必向法院「申報財產清冊」並申請「公示催告」,公告債權人限期申報債權。若未依此程序,債權人仍可向繼承人請求全額損害賠償,可能波及繼承人自有財產。
• 「以房養老」的智慧:長輩應多為自己打算,勿過早贈與房產。透過「以房養老」將房產變現為生活費,既減輕子女負擔,也避免資產被子女任意處分或遭詐騙。
• 將房產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風險:可能被國稅局認定為「假買賣真贈與」,課徵高額贈與稅。此外,未成年子女雖受法律保護,但仍可能因社會經驗不足而受騙,導致財產受損。
• 資產規劃的黃金時機:資產越龐大(例如三、五間房以上),越早進行規劃越好。應綜合考量家庭關係和睦、稅務最佳化以及身後資產分配三個面向。
買房是幸福的起點,但要確保這份幸福長久,完善的法律規劃不可或缺。期望大家都能善用這些法律工具,在享受房產帶來的價值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家庭糾紛與財務風險,真正實現「越住越愛」的購屋夢想!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