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生活
小資最愛的「清水模工法」
小資最近去看了很多建案,發現大家都開始用所謂的「清水模工法」來制作牆面,「清水模」(或稱「清水混凝土」)是建築物完工手法的一種,是一種精細的木模製造工藝,結構體灌漿拆下模板之後就不再粉刷或貼磁磚石材,散發出混凝土原始的樸質感。
其實我一開始知道這個工法是去台中亞洲大學玩時,看到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現代美術館,它整間美術館的牆面都是用「清水模」,彷彿有股禪意,相當有質感。
傳統牆面要先磨平在粉刷,有時候弄不好就會凹凸不平的,而且有些工班可以藉此掩蓋一些牆面內部的瑕疵,不像清水模是一體成形的。但正因為不用再修飾,沒有瓷磚的遮掩,所以從開始到完成的每一步驟都是關鍵:模板不能有釘痕、平整沒有孔洞;水泥色澤要統一,以免出現成色不均的現象;灌注時,必須均勻使水泥分佈在模板中,避免出現蜂巢現象;最後,拆模板時,便是驗證的時刻。每個步驟,都在清水模上留下痕跡,躲也躲不掉。 同時,清水模因為沒有另外的牆面,所以會吸濕,但透過曬太陽可排濕,如果牆面不夠厚,則可能在下雨後因為吸過多濕氣,導致室內也受影響,因此若是建設在潮溼或是水池邊,則必須注意防水問題。其施工技術和完工的精度,在日本甚至是一項「家傳絕技」。
法國建築大師科比意(Le Corbusier)早在20世紀初即開創了「清水模」工法,在建築史上寫下了不朽的一頁。他生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廊香教堂」(Ronchamp)所呈現清水模表面,利用模板控制表面紋理,造就十分粗獷而具有原始感的牆面,傳達出清水模的強烈風格。
但是在亞州地區,讓「清水模」掀起一股熱潮,成為近代崛起的建築與營建工法,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絕對是代表人物之一。安藤忠雄因為參觀了建築師丹下健三設計的「廣島和平紀念館」而愛上「清水模」建築,科比意的作品也深深地影響到安藤忠雄對光線的運用。最後「清水模」也成了他的獨特風格與標誌,更憑藉計或獲得普立茲克獎。他完全不用任何裝飾,只把材料的本質展現,意圖令人專注於感受建築物的空間和光線。
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牆壁,室內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物,但牆上一個十字形分割的切口,透過陽光的照射,營造出特殊的光影效果,造成宗教的神聖感,建築獲得了由羅馬教皇頒發的二十世紀最佳教堂獎。
有人說「清水模」溫度太冷,有人說「清水模」簡約有味。不管你愛不愛「清水模」,它都成了建築風格裡一個強烈的印記,並且深得許多人的心。
參考資料: http://www.mmag.com.tw/ad/
你可能還會喜歡: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